我國1979年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目標后,城市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塊,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從20世界80后代中期開始,東部、南部發達地區的大城市相繼出現城市郊區化的跡象。武漢作為九省通衢、華中核心城市,其城市郊區化發展也進入到一個新的時期。其中以人口郊區化和工業郊區華為主要表現,而伴隨著人口和工業的郊區化,商業郊區化也加快了發展步伐,郊區商業(尤其是專業市場)得到空前的發展。中心城區的市場發展受到的制約因素,卻越來越多,如交通限制、租金昂貴等,給日常經營帶來諸多附加壓力,制約商家自身的發展,也制約了行業的發展。城市的建設和改造需要與國際化發展接軌,從全國各地的城市建設與規劃先例來看,相同的特點是把專業市場這種商貿物流中心劃分在城市的郊區。也就是說專業市場從城市中心區遷移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例如,2001年開業的廣東五金機電城,就是位于廣州市芳村區與佛山市南海區相交界的黃岐鎮上。該五金機電城離廣州市中心近20公里;四川省成都市2002年興建萬貫五金機電城,選址在成都金牛區金府路,那個地方是成都的三環路,離市中心有18公里;2004年封頂的上海五金商貿城位于上海市嘉定區外岡鎮,離市中心有幾十公里。
不僅僅是五金機電市場,還有鋼材、型材、建材、機械等諸多專業市場已經從城市中心遷移到市郊或城鄉結合部。此外,專業市場從城市中心向郊區轉移有三個重要因素:第一、專業市場屬工業生產資料市場,商家日常經營離分開車輛運送貨物,而現在大多數城市對貨車進城都有時間限制,給商家的貨物進出帶來很大麻煩;第二、城市規劃建設需要對大型物流項目或專業市場建設都規劃在城市郊區,這更利于其功能的發揮;第三、一些大商家有了穩定的銷售網絡之后,都需要選擇交通便捷的經營場地,避開交通管制,降低經營成本。湖北現代五金機電城正處在武漢市政府規劃建設中心的市場帶的核心,四通八達,物流便利,為入駐商家節約了經營成本。目前吳家山地我的市場帶已初具錐形,后期新市場的建設會一浪高過一浪。